什么是互聯網生態,營造什么樣的網絡生態—職場普法
我們要營造什么樣的網絡平臺生態
今日社評 本報特約評論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治網之路,提出意見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網絡平臺強國戰略思想。治網呼應民意,治網沒發生過止境,從鏟除網絡平臺敲詐開始,我們要持續開展一輪又一輪治理行動,讓歪風邪氣不敢冒頭,讓正能量蔚然成風。
針對自傳媒“網絡平臺水軍”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活動突出的情況,公安部組織各地公安機關重拳出擊,依法深入開展偵查調查。今年以來,公安機關成功偵破自傳媒“網絡平臺水軍”團伙犯罪案件2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7名,關閉涉案網站31家,關閉各類網絡平臺大V賬號1100余個,涉及被敲詐勒索的企事業單位80余家。
不久前,國家網信辦會同關于相關部門,針對自傳媒賬號存在的一系列亂象問題,開展了集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備受公眾稱道。公安機關劍指自傳媒“網絡平臺水軍”團伙,同樣讓人拍手稱快。
自傳媒絕不是法外之地。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傳媒、網絡平臺、平臺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傳媒、網絡平臺、平臺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一批法規性文件,對具有傳媒屬性和可對公眾發布信息的賬號及平臺的運作經營作出了明確規定。特別是《網絡平臺安全法》的正式施行,更是為自傳媒運作經營提供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法治約束。但是,一些自傳媒經營者仍然心存僥幸心理,或者是明知有法律風險而執意為之,將法律法規踩在腳下,大肆斂財。
毋庸諱言,自傳媒賬號在信息供給等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自傳媒不可以是“絕對自由”的傳媒,也不可以是“自以為是”的傳媒,運作經營者決不可以讓金錢蒙蔽了心智,否則最終害人害己。珍惜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積極播撒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守法為基、以誠信為本、以崇德立身,合法合規運作經營,這樣的自傳媒才能收獲得到有序健康發展,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贏得公眾的信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平臺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平臺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網絡平臺空間,要打造什么樣的網絡平臺生態,答案不言而喻。
伴隨著傳媒、網絡平臺、平臺特別是移動傳媒、網絡平臺、平臺發展,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化變化。這就更需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大強化力度網絡平臺空間治理。從基礎基本上說,要提升加強強化網絡平臺綜合治理能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方式方法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
目前,與網絡平臺治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已密集出臺,治網制度化、法治化已成長為網絡平臺空間風清氣正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網絡平臺治理克服了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的弊端,更注重部門協作,治理更精細、更精準,瞄準問題嚴重領域重拳出擊,治理效果更佳。此次公安機關打掉一批自傳媒“網絡平臺水軍”團伙,就是精細治理、精準治理的典型。對問題賬號不僅要關閉,更要全網關閉,嚴防所謂的小號出來現身,這就離不了平臺發力——相關平臺企業要按照關于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健全規章制度,完成和優化運作經營規則,切實履行企業主體責任。
不破不立,有破有立。除依法處理網絡平臺違法犯罪現象,還要在弘揚網絡平臺正能量方面下功夫。要加大強化力度網絡平臺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平臺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平臺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治網之路,提出意見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網絡平臺強國戰略思想。治網呼應民意,治網沒發生過止境,從鏟除網絡平臺敲詐開始,我們要持續開展一輪又一輪治理行動,讓歪風邪氣不敢冒頭,讓正能量蔚然成風。當治理效果更明顯呈現出來,不僅有利于推動網絡平臺生態更健康,還有助于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更好凝聚社會共識,最大程度發揮網絡平臺社會的正面作用。
版權聲明:本站文章部分內容來自網友投稿、互聯網轉載整編等,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站的內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聲明詳情